近年來,全球致力於發展AI、大數據、雲端運算、AR/VR等整合運用, 5G之高速傳輸、極低延遲和海量連結三項特性提供良好的使用場景。因此,各國將5G發展視為重要國家發展政策,積極推動5G整備與釋出,截至今年5月,全球已有14個國家完成5G釋照,另有19個國家宣稱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5G釋照
[1]。行政院亦已決議以2020年為目標,完成我國第一階段5G頻譜釋出作業,並強化技術研發與產業串連。台灣通訊學會於5月28日舉辦台灣通訊論壇,以營造5G友善發展環境作為本次會議主題,邀請14位專家學者進行交流並提出建言。以下就本次會議三個討論議題進行分享:
一、5G特性與創新應用
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郭文忠委員於致詞時指出,5G具備之高速傳輸、極低延遲和海量連結三項特性,配合AI、大數據、雲端運算等整合運用,將大幅改善人類生活,實現科幻電影中許多的夢想。事實上,經濟部從2017年開始投入研究,欲找出垂直應用能夠提供終端對終端(end to end)的解決方案,終端不僅限於手機,以智慧眼鏡為例,可以運用在娛樂、石化廠(管線應用)或醫院(教學用途)等產業。然而,台灣電信產業發展協會劉莉秋副秘書長表示,5G的創新應用80%是B2B,且多為垂直應用,而5G在B2C的領域有90%服務都能透過4G來提供。針對B2B的應用,交通大學林一平副校長則特別舉例說明日本NTT花費10 兆日圓建立B2B2X模式,其中B2B由NTT 和Toyota雙方合作,之後再延伸到X,我國倘若要依循日本的商業模式,必需先找出具應用能力之大企業。
二、我國5G國家戰略
日本總務省於2018年10月19日發佈一段近4分鐘的影片
[2],描繪出未來5G技術下的世界,將艱澀難懂的科技發展以影像傳遞方式向外界說明,此段影片引起大眾的注意。反思我國發展5G通訊技術是希望達到怎麼樣的境界呢?而又該運用什麼戰略呢?在這場論壇中,交通大學榮譽教授呂學錦教授與本中心陳人傑主任皆指出,發展5G為我國數位轉型的過程,目的是要達到促進數位經濟發展之國家願景。對於5G國家戰略與會專家看法雖不盡相同,但仍可歸納出下列幾點: